在信息洪流中辨真偽 —「認識真的假新聞」講座有感

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以及新媒體時代的來臨 ,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來源也愈來愈多。但同時,我們的發佈信息的門檻也逐漸降低,這為假新聞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炳宏老師的“認識真的假新聞”講座有感講座。老師開門見山,擺出若干假新聞的事例, 其中不乏未經確認肆意傳播的,財團介入做媒體營銷的,為政治權力爭奪 而相互抹黑的,只為宣洩情緒而肆意造謠的。當一件件事實赤裸裸的擺在 我面前,我才深刻感受到我們處在一個被謊言和陰謀層層包裹的世界之 中。當一個看似「自由」的輿論場地,在沒有圍牆的禁錮束縛後,也陷入了 無人「把關」的混亂中。.

在講座上炳宏老師舉了不少關於假新聞的例子。首先是提到了有關於 柴契爾夫人去世的報導中,媒體因為不瞭解柴契爾夫人的相貌,以及一次 長假中有人把過去某年景區人潮洶湧的畫面當作新聞招搖當時景區人滿 為患讓人們不要前往,結果導致民宿損失慘重。而像這種用畫面誤導人的 假新聞讓我想到了2010年格魯吉亞的一家電視台把俄軍入侵格魯吉亞的 畫面當作新聞又翻了一遍,恐慌迅速在當地蔓延,甚至有人因此突發心臟 病死亡。連一家俄羅斯電台對這種說法信以為真。像這種直接通過修改文 字標題來扭曲某個視頻或者是照片本身的想表達的原意的畫面欺騙的手 段,在我們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並不少見,我們甚至可以通過AI製作出我 們想要的畫面。

課堂上炳宏老師也向我們展示了關於媒體背後的巨大的資本利益和權力濫用。在選舉期間,媒體的收益上漲飛速,價格昂貴的曝光採訪,選票統計不一的畫面展示了這些媒體為了追求利益而不擇手段的醜陋。而在新聞審核方面,老師也向我們提及了誰有資格判定媒體內容是否妨害兒少身心 健康的問題,而在台灣媒體法規《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5條中指出報紙報導內容有無違反兒少權益,是由報業商業同業公會審議確認 ,這種監守自盜的行為,屬實是有違客觀公正。同樣,媒體報導內容的後面 ,還有各個財團之間的插手,適時隱藏對自己有害的報導,宣傳自己的產 品和有利事件。又比如在2018年G7峰會上,各國媒體的都留下了會談照片,在德媒的視角里,默克爾撐著桌子就像是個 呵斥著其他領導人的班主任,在日媒的視角中,安倍就好像是在中間調停 大佬,在美國看到的版本中,川普坐在椅子上徬彿世界的中心,法國只拍了馬克龍的正臉,而加拿大媒體的照片讓人感覺總魯多才是那個萬眾歸一的青年才俊。同一時間,同一場景,同一群人,僅僅是拍攝角度的不同,就可以讓觀眾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以上的這些假新聞或者說片面報導想要辨別其實也不難,炳宏老師也 為我們如何破解這些騙局提供了思路。對於畫面來說,大多數造假者都無 法憑空生成一段完全不存在的畫面,他們只能夠使依照現有素材去修飾, 所以我們需要去找到原始素材。我們可以google一些反向圖片搜索引擎, 把照片拖進搜索框,然後尋找圖片最早出現的版本,我們就可以追溯到照 片的最早發佈時間以及它的原始版本。而對於新聞的真實性,我們也是同 樣的思路。比爾·科瓦奇在《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麼》中對 於分辨訊息的技巧有一個高度概括: 「我碰到的是什麼內容?信息完整 嗎?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麼? 信源是誰/什麼?我為什麼要相信他們? 提供了什麼證據?是怎樣檢驗或覈實的?其他可能性解釋或理解是什 麼?我有必要知道這些信息嗎?」,尋找信息的源頭,思考發布者的立場, 從多角度瞭解事件本身,這些都是辨別真偽的法寶。

當然面對假新聞除了查證事實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 是情緒。在2021年,一則「英國男子感染新冠後腫瘤消失」的新聞一時火遍 互聯網,在各大媒體的爭相報導下,類似用新冠病毒死馬當活馬醫,以毒 攻毒治療癌症的觀點被迅速的頂上熱門。然後,實際上根據相關機構的進 一步闡釋我們得知:一、論文原文對病情描述使用的是緩解,而不是治癒。 二、雖然有所緩解但是病例沒有說明患者在之前沒有接觸過其他的治療手 段。三、已經有研究表明,新冠感染會增加癌症患者死亡的風險。這種極端 特例被單獨報道出來,自然會吸引大量的閱讀,而這種真實的謊言有時會 被叫做選擇性報道。這類新聞的傳播歸結為媒體的不負責任,但是也反應 了人們的一種期待,對尋找治癒癌症的期待,對健康的追求。類似的新聞 還有各種虛假的保健新聞,表明立場煽動情緒的政治新聞,所以在接觸訊 息的時候我們要時刻審視自己的情緒,當某一家媒體引導我們對某一件事 或者群體只產生同一種情緒(特別是憤怒和爽快感)那就要趕緊想想自己 的情緒會不會被人利用或者挑唆了。

實際上在以上的例子中,無論是欺騙性新聞還是利益驅動的片面報導 ,其實都有一個共性,那便是「一葉障目」。高超的假新聞都喜歡半真半假, 斷章取義。我們可以將其比做「管中窺豹」。媒體的報導就像是我們窺探這 個世界的一根管子,管子里呈現一粒沙,我們就會以為背後是一片沙漠, 管子里開出一朵花,我們就會以為門後是一朵花園,而這時那我們就不禁 去追問,為什麼不能夠把這個管子做得更大一些,為什麼不能夠讓我們看 清事實的全貌?

在我參考的《專業主義視角下的媒體從業者和新聞模式變遷》一文中, 作者認為新聞反轉現象日益泛濫的背後,是確證式新聞的勢微和斷言式新 聞的氾濫。確證式新聞中,為了調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一個負責任的記者 會將不用視角的各方信息匯集起來,然後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給出一個綜 合性的報道。然而對今天的某些新聞生產者來說,速度和噱頭才是問題的 核心,所以他們會放棄繁瑣的求證,去分別給各方充當的傳話筒。當偏見 被單方面放大之後,這種斷言式新聞反而更吸引眼球。全球深度報道網有 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尚無任何組織能夠通過事實核查本身來賺錢」。在確證 試新聞中,調查記者一般被視為新聞行業中追求事實真相、推動社會進步 的標桿。我們曾在很多重大社會事件中看到過他們的身影。然而事實是如 今調查新聞逐漸勢微,在時間成本,資金成本更高的情況下,調查記者行 業還要面臨媒體市場化的挑戰。安全風險的加大和收益的逐漸減少使得更 多的記者傾向於投身公關領域,拿取更豐厚的報酬。

當然,即便在生活的壓力和外界的誘惑下,依舊有很多調查記者為了 那份新聞理想選擇了留下,可這並不能改變那個冷冰冰的現實-----我們真 的沒那麽在乎真相。許多荒誕的假新聞其實非常容易戳破,但是有時候人 們只相信自己先入為主的想象或者真的只是懶得求證。當事實和態度擺在 人們眼前,或許選擇後者的人不在少數。捫心自問,每次進入信息流,我們 真正尋找的是新聞,還是一個又一個撫慰自己枯燥生活的八卦?互聯網前 所未有的豐富我們的生活,但與此同時,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和遊戲、電影 甚至網絡小說之間的邊界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因為有現實的駕駛,我們 從新聞不斷的反轉中獲得了比遊戲更真實,比電影更刺激,比小說更完整 的娛樂體驗。卻正是在這種體驗中,讓新聞離他本來應該代表的是什越來 越遠。當不實的報導越來越多,權威的媒體失去公信力,狼來的故事還會 遠嗎?

在瞭解到假新聞的破解以及背後的社會現象之後,我深刻的感覺到: 作為記錄者,媒體人需要「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職業道德,深究事物 的多視角和立場,在這樣一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堅守自己的新聞理想; 而作為民眾,要擦亮眼睛辨識真假,保持理性維護真相。當私心與謊言無 法再蒙蔽人心,仇恨和噱頭不再有市場的時候,那些認真探求真相的人才 能活得更有尊嚴,更有信心去捍衛理想。而只有記錄者客觀、守德、勇敢、 奮進,我們的新聞才是真正的社會良知,才能在追求真實中守護文明的價 值,才能讓媒體行業回到發現美好,揭露真相,守衛正義的良性循環中去。

© 2021 ruby. All rights reserved

Ruby